近年来,福建船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面推进生产流程智能化升级,在智能焊接、激光切割、型材机器人加工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本专栏将深入报道福建船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的新探索、新实践、新成果,生动展现百年船企以科技创新赋能福建船舶工业发展的奋斗图景。
在智能焊接机器人精准挥舞焊枪、型材切割机器人高效运转的现代化工厂中,传统的班组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面对高端装备的全面投用,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班组应运而生,他们以组织重构破局,以技能淬炼强基,以数据驱动革新,以人才战略筑基,正悄然重塑福建船政“最小作战单元”的内涵。

重构组织架构,激活智能基因
为适配智能化生产线的柔性生产需求,智能化班组打破“一人一岗”的传统编制,创新推出“1+3+N”弹性组织架构:由1名技术组长统筹调度全局,3名专精骨干分别深耕机器人编程、设备运维与工艺优化,N名多能工则根据生产节奏动态补位、灵活协同。这种“核心稳定、外围灵活”的模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精准匹配与设备效能的最大释放,让智能装备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状态。
三维赋能体系,锻造复合型人才
技能升级是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支撑。智能化班组构建起“三维赋能”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团队战斗力。
手册迭代,夯实基础:结合现场实际,持续修订设备操作手册,系统记录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案,形成“可复制、可传承”的知识资产,助力新员工快速上手,独立上岗。
阶梯培养,精准提升:通过定期能力评估识别技能短板,开发“基础操作—故障诊断—参数优化”三级进阶课程,实施个性化培训,推动员工从“会操作”向“懂原理、能优化”跃迁。
共治共建,激发内驱:建立班组例会机制,聚焦生产瓶颈,鼓励成员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共享经验成果。在“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氛围中,主人翁意识深入人心,职业素养持续提升。
班组搭建“智慧管理平台”,集成设备运行效率、生产进度控制、质量追溯三大核心模块,实现全流程数据可视化。通过实时监控与对标分析,营造“比效率、学先进、赶进度、超标杆”的良性竞争氛围。数据不仅成为管理决策的依据,更成为驱动持续改进的引擎。
实施人才方阵战略,培育智造新生力量
着眼长远发展,智能化班组实施“青苗—骨干—专家”三级人才梯队计划。选拔优秀00后青年骨干,与设备厂商技术团队联合组建“智能设备应用攻关小组”,在实战中锤炼机器人运维与工艺优化能力。这支平均年龄仅21岁、班组90%以上为大专学历的年轻化专业化队伍,已成为福建船政“智改数转”战略落地的先锋力量,为智能制造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军。
从机械臂的精准舞动,到数据流的智慧跃迁;从组织形态的重构,到人才生态的重塑,这支年轻班组以“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姿态,生动诠释了智能制造时代的班组新范式。他们的成功实践昭示着,当人的创造力与机器的高效性深度融合,每一个基层单元都能成为推动福建船政转型升级的燎原星火。